其實, 當初微軟公司也是一家很稚嫩的公司,可以說生存下去是蓋茨作為老板唯一的使命。正當蓋茨決定動手寫IBM 所要的OS 時,原計劃在一年左右完成,但IBM公司只給了他幾個月的時間。盡管帕特森的QDOS 錯誤百出,但為了履行對IBM的承諾,蓋茨購買了QDOS 改貼標簽后賣給了 IBM 公司。蓋茨對此心知肚明,因為他知道如果用一年的時間來做OS 的開發(fā),他將失去與巨人IBM 的合作機會,那是一種浪費。而付出一小部分的技術(shù)費用沒有關(guān)系,只要能獲得Know-how,獲得更高的利潤就好了。蓋茨的過人之處恰恰是很多人忽視的地方,蓋茨由于沒有從“階段0”起步開發(fā),從而大幅度地降低開發(fā)風險。事實上,很多大公司不斷并購有價值的公司就是為了獲得人才和技術(shù),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既然市場這么好,為什么就不能象蓋茨那樣購買同行的技術(shù)呢?通過朋友介紹,周立功知道福州貝能公司有這項技術(shù),于是打了一個試探性的電話,沒有想到對方非常爽快,于是用5000 元買下了全套方案和源代碼,他到福州貝能見到了兼職開發(fā)工程師鄭新建,對方向他詳細地介紹了技術(shù)的細節(jié)。周立功立即帶樣機到各地去做測試,發(fā)現(xiàn)這臺樣機的兼容性很差,而且市場上已經(jīng)開始在銷售的同類產(chǎn)品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當兼容性的問題解決后,周立功如法炮制賣芯片收軟件授權(quán)費獲取利潤。當時正在生產(chǎn)電話分線器的廣州市白云區(qū)百新電器廠的老板陳國亮,急于尋找新產(chǎn)品開拓市場,兩人一拍即合就干起來了,則每個月PIC單片機的使用數(shù)量很快就達到了50K 以上。
當初周立功出來創(chuàng)業(yè)時只有3個人,何立民教授利用擔任“力源杯”競賽評委的機會,認識了Microchip香港辦事處的經(jīng)理葉新,于是他向葉新推薦了周立功。來葉新到廣州與周立功面談,有意發(fā)展他為Microchip的IDH,但周立功告訴葉新,“要么不合作,要么簽訂正式的代理合作協(xié)議?!?/span>
周立功為什么如此有底氣呢?因為臺灣頂尖的老板柳先生繞過了他在福州的公司鼎旭,以非常有競爭力的價格出貨給周立功。于是葉新答應先試一試,第一個月周立功的出貨就達到了11.5萬片,這在當時算得上一筆很大的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