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研制生命科學載荷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這成為了一起儀器儀表人的驕傲,標志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此次搭載是中美兩國30年來在空間領域的首次合作,具有“破冰”之意義。
6月4日,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制的“空間環(huán)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guī)律研究的科學載荷”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空間中心由負責運營國際空間站科學研究平臺的NanoRacks公司通過“獵鷹9號”火箭乘坐龍飛船送往國際空間站。該載荷將在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huán)境下,在軌開展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規(guī)律研究。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志著中美空間科學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根據雙方協(xié)議,美方將把北理工校旗帶到國際空間站,由宇航員在空間站內展開,這是中國高校校旗首次出現(xiàn)在國際空間站內,意義深遠。
本次登入國際空間站的北理工空間生命科學載荷,是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開發(fā)專項和國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專項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鄧玉林團隊自主創(chuàng)新研制,是繼該團隊所研制的載荷在2011年神舟八號搭載、2016年長征七號首飛搭載以及2017年天舟一號搭載之后又一次實現(xiàn)太空之旅。此次北理工載荷將被帶入到國際空間站美國實驗艙,實驗數(shù)據將傳回給北理工研究人員進行后續(xù)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