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小型化”的日本廠家
過去,電子產品的進步主要是以半導體為中心的“小型化”的發(fā)展(也就是所謂的“摩爾定律”),同時附加很多功能。如今,電子產品的進步主要是體現(xiàn)在當今發(fā)展到頂點的智能手機、以智能手表(Smart Watch)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Wearable Device)。這些產品都是通過電池驅動且具有較高的計算(Computing)功能,另外也具備攝像、運動(Motion)、氣壓、溫度等多個傳感器。
智能手機(Smartphone)和智能手表(Smart Watch)的“智能(Smart)”同時具備兩層含義:“智慧、聰明”和“小巧、輕薄”。
曾經(jīng)的日本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制造更小型的產品,創(chuàng)造并擁有了較高的質量,得以引領全球技術的發(fā)展。日本曾通過電子計算機、手表、攜帶式收音機、音樂播放器(Player)、緊湊型數(shù)碼相機(Compact Digital Camera)、集成電路錄音機(IC Recorder)等一系列的優(yōu)秀的電子產品拓展了世界市場。20世紀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筆者都是在美國的硅谷度過的,當時的美國及許多國家的電子商店都充斥著日本產品。
所謂的小巧、輕薄——“輕薄短小”是日本產品的壓倒性的絕對優(yōu)勢和特點。
現(xiàn)在我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了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的等距今20-30年前的具有歷史性(Historical)意義的產品,并進行定期分解。并不是為了與今天的產品進行對比,而是為了匯總當時機械地(Mechanical)組合的產品如何被今天的電子產品所取代的。
即使是今天日本的產品依舊具有“輕薄短小”的特點,很多產品依舊很優(yōu)秀。但是,一些粗糙、不精致的產品也隨處可見。
圖1是中國產的手機,可以實際用作通過通話和通信,其大小約是3個100的日元硬幣,幾乎小到難以使用。但是,就這在樣小巧的產品中卻安裝了用于通信的芯片、雖簡易卻具備可以進行簡單的運行程序的處理器,雖然不能用于主要用途(Main Use),但是可以用于緊急情況(Emergency)下使用。
圖1 中國正在竭盡全力開發(fā)“輕薄短小”的產品
像以上這樣的智能手機正誕生在中國。真的能賣得出去嗎?——沒問題!問題在于是不是想賣,正是因為有生產這一產品的土壤存在,才得以生產和銷售。實際分解一下此產品,框體和基板等雖然尺寸小巧,卻和正常尺寸的產品一樣都被精心地安裝在手機里。
如今,“輕薄短小”成了中國的“看家本領”!
如手掌般大小的智能手機
中國深圳廠家Anica Technology的超小型智能手機——“K-TOUCH i9”,有數(shù)家這類智能手機在中國銷售產品。其尺寸約是一般智能手機的一半左右,顯示屏約為3英寸左右,重量約為3g左右,但智能手機應具有的基本功能都具備。是“第二手機(Second Smartphone,如果想要兩部手機的話,第二部手機就是Second Smartphone)”的不錯選擇!我們公司購買了兩部手機分別用于分解和實際使用(近日,第二部也被分解了),小巧、攜帶方便,并且尺寸合適。
圖2 “K-TOUCH i9”的外觀
當今智能手機的主戰(zhàn)場是搭載6英寸以上的顯示屏、攝像頭的“多眼化”,為此,在智能手機“大型化”的同時兼具正好盡收于手掌的尺寸,剛好可以在電車等交通工具中舒適地操作。
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tǒng))是Android 8.1。雖然體積小,但也配備了之前流行的單眼500萬像素的攝像頭,也配有Wi-Fi、Bluetooth、LTE通信。
在智能手機的最前線幾乎看不到任何日本廠商的身影,所以有不少日本人認為,真想買一部這樣的手機當做“第二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