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第一個解決方案很簡單,即在探測器周圍設置屏蔽層,阻擋高能粒子。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做法,因為屏蔽層很重,因此進入軌道的成本很高。屏蔽層和高能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還可能產生次級粒子陣雨,使暗度計數變得更糟。
彭承志和其同事最終決定安裝一個雙層的屏蔽層。外層是12毫米的鋁片,內層是4毫米的密度更大、重量更重的鉭片。由此產生的屏蔽將輻射劑量降低了2.5倍。
該屏蔽層還可以用作絕熱體,將雪崩光二極管的溫度控制在-50°C,通過降低器件本體溫度,能抑制太空高能粒子轟擊產生的缺陷的噪聲表達。
圖| 星載低噪聲Si-APD單光子探測器的保護與安裝
最后,該團隊使用了被動淬火電路,結合高壓偏置調節(jié)、溫度調節(jié)等,可以靈活地找到最優(yōu)信噪比的工作點。
所有這些方法的效果都很顯著。對于無保護的單光子探測器,預期的暗計數速率超過每秒200個計數,并會每天不斷積累,從而淹沒真正要測量的暗計數。
但是,改進后的探測器的暗計數率僅為每秒0.54個計數,使得積累的增量降低了兩個數量級。
圖| 單光子探測器(SCD)示意圖,其中ADC為模/數轉換器,DAC為數/模轉換器,COMP為比較器,DDF為D觸發(fā)器,PWM為脈沖寬度調制器,TEC為半導體制冷器,HV表示高電壓。ADC、DAC和PWM都連接到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2016年,彭承志和其同事在中國“墨子號”衛(wèi)星上發(fā)射了探測器,這是一種量子技術演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例如,探測器是2017年將量子態(tài)的信息從地球傳送到衛(wèi)星的關鍵組件。衛(wèi)星還啟用了各大洲之間的第一個量子加密視頻通話。
這些實驗為新一代天基量子通信奠定了基礎。“我們的單光子探測器為深空光通信中的空間研究和應用、單光子激光測距以及空間物理學的基本原理測試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會?!迸沓兄竞推渫抡f。
同時,其他國家的量子物理學界對此都羨慕不已,中國在天基量子通信領域擁有明顯的領先地位。
歐洲正在研究一種稱為“安全和加密任務”(SAGA)的軌道量子技術演示器。這是在整個非洲大陸建立量子通信網絡的宏大計劃的一部分。但是,尚未公布啟動日期。
相比之下,美國的計劃卻停滯了。2012年,軍事技術研究機構DARPA啟動了一個名為Quiness的項目,以測試太空中的量子通信技術。但是該項目以及整個領域嚴重缺乏資金。